开展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构建,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体现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下基于国际化视野,以课程与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明晰了湾区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中国式表征,提出了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构建了跨越社会制度壁垒和体现国家平台与湾区双向赋能的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论述了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国内外高校及地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和鲜明特征

01

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

  • 高质量教育体系呼唤数字化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
  • 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促进湾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02

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鲜明特征

  • 彰显湾区高校跨越社会制度壁垒的融合创新
  • 体现国家平台规模供给和湾区个性互通的双向赋能

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依据

01

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理论

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

  • 以课程平台为依托
  • 以课程数据为驱动
  • 以课程要素及结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为核心
  •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

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

  • 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 敏捷重构课程内容
  • 人机协同课程活动
  • 多维循证课程评价

图1 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

02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赋能作用

  • 赋能课程价值
  • 赋能课程建设
  • 赋能课程管理

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构建

01

构建理念

  • 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构建国际化育人新格局
  • 以教学改革引领数字课程“教、学、评、管”一体化发展

02

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构建

  • 课程平台:综合集成垂直打通,支撑数据融合流转
  • 课程资源:多维渠道汇聚生成,统一标准共建共享
  • 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规模应用,数据驱动人机协同
  • 课程评价:学分资历互通互认,专思融通全面育人

图2 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

03

推动机制

  • 政府战略推动

  • 师生内生需求

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实施

01

促进粤港澳三地高校协同办学创新

  • 宏观层面上,港澳高校到内地办学积极性高涨,粤港澳教育合作动力强劲。

  • 中观层面上,共建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和优势学科专业,实施粤港澳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逐年扩大培养规模。

  • 微观层面上,集合优质师资,开展数字化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以课程建设为牵引,组建跨境虚拟教研室,开展粤港澳教师协作计划。

02

开展粤港澳高校教学平台转型升级

  • 既能支持单一会员学校教师自主建课、学生学习的需求,又能支持多所会员学校组建跨校教学团队,开展跨校联合建课、授课和跨校学习;

  • 既支持整门课程的完整引用,又支持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多门课程的片段式跨课程资源引用。

03

助力粤港澳高校师生数字能力提升

  • 打造教育数据主题库,提供师生教与学的大数据监测与分析,帮助教师提高混合教学水平。

  • 围绕数字化课程建设与应用,构建常态化、系列化、多层次的师资培训体系。

04

推动粤港澳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交流

  • 制定湾区高校通行通用的数字课程建设和上线运行标准

  • 完善线上课程运行管理办法

  • 规范湾区数字课程建设和应用基本要求

      本文基于国际化视野,以课程与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明晰了湾区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中国式表征,提出了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构建了跨越社会制度壁垒和体现国家平台与湾区双向赋能的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论述了国家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李成军,章锐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3,No.433(02):67-73+89.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