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区域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应用和信息科技融合学科项目式课程建设探索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办,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AIED)协办的区域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应用和信息科技融合学科项目式课程建设探索会于12月3日-4日在线上圆满举行。

12月3日会议

       12月3日的会议分成上、下午两场,并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致辞。顾小清老师指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是一个将前沿研究扎根于教育一线的研究与实践共同体,介绍了联盟开展的系列活动以及本次聚焦的跨学科项目学习研究主题。

上午场

       12月3日的会议分成上、下午两场,并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致辞。顾小清老师指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是一个将前沿研究扎根于教育一线的研究与实践共同体,介绍了联盟开展的系列活动以及本次聚焦的跨学科项目学习研究主题。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1:信息科技跨学科项目建设的思考

       本次会议上午场为专家主题报告,邀请到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组成员李锋副教授从核心素养教学落实中的问题分析、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科技教学等视角分享了《信息科技跨学科项目建设的思考》报告。

       主旨报告2:跨学科课程项目中的技术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姜冰倩工程师,从支持教学的学习技术、跨学科项目中的学习技术以及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三个方面分享了《跨学科课程项目中的技术融合》报告,针对信息科技跨学科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运用到跨学科项目中去,给予了理论方法和案例指导。

      

       主旨报告3: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思考

      青岛九中孙睿校长,针对青岛教育发展为切入口,分享了自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思考。孙睿校长认为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能够产生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学模式,才能推动教师思维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此外,孙校以青岛九中为例,强调结合传统文化,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贯通学科内部关系。

       主旨报告4:信息技术融合教育的青岛实践探索

       青岛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陆德旭老师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分享了信息技术融合教育的青岛实践探索。陆德旭老师分别阐述了跨学科学习的总要求、融合课与综合实践区别、信息技术学科新特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点、融合课模式探究等五个方面,并分享了融合课的案例。

下午场

教学案例分享

        案例1:奇妙的时钟

        下午场的会议内容为一线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学科的具体案例。榉园学校刘钊老师分享了信息科技+数学跨学科课程《奇妙的时钟》,该课程以时钟的创造性使用作为项目化学习情境驱动,并结合图形编程的特征,从而调动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编程能力。

       案例2:我的菜谱我做主

       榉园学校梁帅老师提出了针对学生存在浪费午餐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并引出百分数这一课题,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动学生开展基于《我的菜谱我做主》项目式学习。

       专家点评1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学院金鑫老师对两位的项目式教学进行点评,金老师指出两位老师设计课程,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拓展,实现了产品功能的实现,符合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标准和数学主题学习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以及数学学科数据与表达的课程要求。

       案例3:我是智慧园艺师

       青岛市第三十七中学孙书香老师汇报了《我是智慧园艺师》的跨学科项目化设计。该课程以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的“互联智能设计”为参照,以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导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字设备和资源解决问题,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案例4:“心动”不如运动——运动与心率

       青岛市第三十七中学王玉杰老师分享了《“心动”不如运动——运动与心率》主题探究活动。该主题探究活动以运动和心率的关系出发,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世界,利用体育运动和生物知识规范数据信息,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案例5:小花朵大奥秘——基于斐波那契数列下的构图设计

       青岛市第九中学赵春晓老师根据python编程的循环结构设计出《小花朵大奥秘——基于斐波那契数列下的构图设计》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生成以斐波那契数列为循环结构的logo图案,推动情境问题的探究。 

       案例6:体验音乐中的数字之美——计算思维的应用项目

       青岛市第九中学蔡荣啸老师设计了《体验音乐中的数字之美——计算思维的应用项目》课程,该课程基于分支、循环结构可以生成等比、等差数列的特点,利用python模块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专家点评2

       北京教育学院张香玲老师认为四位老师精彩的教学案例体现出了课程的结构化,在评价方面十分清晰,并且关注到对学生的鼓励和反馈。同时,张老师指出在跨学科的融合点需要精准定位,设计教学情境,搭建主导学科的桥梁,促进教育教学的高效推进。

12月4日会议

      12月4日的会议分成上、下午两场,并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致辞。顾小清老师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指出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驱动、以系统性变革为路径、以创新重构为任务和以能力建设为内生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以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三要素为依据,借助教育数据驱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最后希望通过广州学校的案例分析辐射到全国其他中小学中去,构建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蓝图。

上午场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1:信息化教学活动变革的四种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郁晓华副教授分享《信息化教学活动变革的四种策略》的报告。郁晓华老师回溯了教育领域不同技术的加入,指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教育带了无限可能,转变了信息化教学的思路转变。此外,郁晓华老师针对教学需求的不同,介绍四种策略:内容驱动、社区驱动、体验驱动以及测评驱动。

       主旨报告2: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

       华东师范大学冷静副教授分享《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的报告结合混合学习的背景,提出规范课程的具体要求,最后结合优秀案例进行设计。冷静老师指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混合学习成为常态,混合学习的比例没有固定的要求,要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统筹安排。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将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数字化从而方便学习的自学与预习;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最后介绍了微视频制作的几种方式,并提出结合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学习。

       主旨报告3:教育4.0视角下的智慧学习

       广州市电教馆馆长彭斌老师带来了《教育4.0视角下的智慧学习》相关主题报告的分享。彭斌老师指出不是有技术才有智慧学习,而是在新的技术迭代下,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个性化、自主化,引领技术赋能教学。然后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从教育4.0与未来学校,智慧学习的概念界定,智慧学习的案例分享以及智慧学习的困境与展望四个角度分享智慧学习的相关内容。

       主旨报告4:十百千万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广州市电教馆应用推广部罗航老师基于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分享了自身对于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罗航老师指出该项目以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激活教育教学变革的内驱力和行动力,培育一批积极实践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并做出成绩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人才。

下午场

教学案例分享

       案例1:“实证—反思”智慧教研模式实例分享

       下午场的会议内容为一线教师将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应用的具体案例。来自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简子洋老师从基础、行动角度带来了“实证—反思”智慧教研模式实例分享,重点谈到行动上从构建面向创新素养的课程群、探索思圆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初试“实证—反思”智慧教研模式三个步骤。接着周琤老师、梁竺筠老师从实践层面分别分享了《在牛肚子路旅行》、《不同色调的音乐设计活动音乐清单》的课程案例。

       案例2:OMO:后疫情时代的教与学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白杨老师结合自身疫情下的教学实践,设计了天府“5+1”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整体框架,实现了学校OMO教学在教师、学生和家长层面的突破,并展示了以《瑶山乐》为例的三师课堂和本周的OMO课堂教学视频。

       专家点评1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居晓波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分享做了简单的点评。方圆实验小学简子洋老师基于证据与数据促进教学优化,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问卷调查突破了教学难点。其中天府路小学白杨老师构建了一个线上学习的流程,实现了教学的三次突破。

       案例3:智能教学软件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广州市真光中学苏国东老师汇报内容为《智能教学软件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苏国东老师从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三个角度进行汇报,并结合课例《三角形的边》分析了智能教学软件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成效与影响,其研究成果在于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基于互动教学软件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策略、基于大数据+AI平台的中学数学精准教学策略以及智能教学软件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多维融合教学模式。

       案例4:基于“一体两翼”教学研究的教育教学优效开展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刘欣欣老师分享了本校在信息赋能教学上的举措–基于“一体两翼”教学研究的教育教学优效开展。该校构建学思课堂一体两翼教学模式,从课前发布教学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和教师掌握学情,课中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信息收集和师生互动、评价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案例5:智慧赋能课堂,助力深度教学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张思英老师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模式及其教学实践、智慧赋能,数据诊断分析以及总结与展望四个部分分享了该校智慧赋能课堂,助力深度教学的做法。

       案例6:技术赋能语文课堂批判性思维发展

       广州市广雅中学肖炳生老师分享了《技术赋能语文课堂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研究。肖炳生老师探究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并从几个案例入手,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工具与评价方式设计教学活动。

       专家点评2

       上海市电教馆综合办秦红斌副主任指出,一线教师和学校在教学应用上较为深厚。苏国东老师在技术运用上十分巧妙,运用了多个软件,充分挖掘到技术的内涵;张思英老师关注到了平台数据分析,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重点了分析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肖炳生老师将技术运用和语言应用和思维发展充分结合,结合了多种评价工具和量规,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