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职前案例分享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第14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分会场

       为响应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需求,强化信息技术领域教学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和分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第14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于2022年11月26日-28日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承办、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11月26日,主会议在上海市圆满落幕。此次主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和区域经验分享的形式展开。

       11月27日全天,28日上午,第14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小学与职前案例分享分会场于腾讯会议线上召开,并通过在线平台实时转播。

11月27日会议

--※ 11月27日上午 ※--

       11月27日上午场,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教研员孙伟老师担任会议主持,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教研员方其桂老师,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教研员陈明宏老师担任点评专家。

       来自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小学的胡卫俊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的刘诗梦老师,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程育艳老师,天津市生态城南开小学的高倩老师,乌鲁木齐市第127中学的高秀敏老师,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的郑素素老师与王美老师进行了优秀教学案例的分享。

       会议初始,孙伟老师致欢迎辞:

        随后,七位老师依次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分享结束后由两位专家老师给予相应的点评。

教学案例分享

案例1:用数据讲故事—探索图像质量背后的秘密

       胡文俊老师本案例的设计围绕着“课程逻辑”“核心素养”和“学科哲学”这三条主线来寻找教学内容并挖掘内容背后的育人价值,通过发现数据、采集和组织数据、表达数据这三个课时,并结合焦点讨论法,项目式学习以及思维导图的等教学方法对数据编码这一板块的内容进行了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专家点评

       陈明宏老师对该案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该教学案例选题新颖,完全按照新课标数据编码这一板块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数据编码这一内容设置于四年级,但是四年级的孩子要对数字与编码,数据与数据安全,数据的组织与呈现这几个内容进行感知体验,甚至要初步了解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在这一方面,要思考怎么样将好的题材嵌入进去,我觉得胡老师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

--※ 11月27日下午 ※--

      11月27日下午,研讨会由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郑晓燕老师主持,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教授、上海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费宗祥老师担任点评专家。会议邀请六名中小学教师从小学跨学科课程、小学科创教育和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等多个方向开展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

      主持人郑老师首先对本场案例分享研讨会的评委专家做出介绍,并欢迎各位案例分享教师的到来。首先汇报的是来自上海市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的张辉老师,她通过对《跨学科数据素养项目—斯基罗斯岛的蜥蜴项目》的介绍,结合生物、数学和信息技术三个学科的融合,通过数据可视化形成对生物问题的解析。其次由来自武汉市玫瑰园小学的杨洋老师就《我是防疫小卫士-制作防疫消毒洗手机》展开说课,通过创作性STEAM课程学习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思考,引导学生设计和形成整个思考过程。接着来自武汉市洪山区致远小学的赵国华老师从《派机器人去送信—重走长征路》展开说课,在课程中他指代构建信息科技高效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到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

专家点评

      在三个老师的说课后,穆肃老师对这三个精彩的课例进行了评价,她指出其三个课程案例的主线清晰、富有层次,课例一将三个学科融合,以生物问题为主线,用数学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为方法开展,实现了生物、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学科真正的融合;课例二面向真实生活创设科创学习情境,突出了工程过程和方法学习;课例三实施课程思政,有效应用了课程资源来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案例分享

      在上半场的分享后,来自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的徐钦老师站在项目式学习的肩膀上就《探秘3D机器人手臂》展开了说课,来自杭州市澎博小学的裘涛洁老师《列表存储》一课聚焦于在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二小学的薛萍老师展开的《隔空手势看你指挥》课例引入了人工智能的科创教育。

专家点评

      在三位老师的案例分享后,费宗翔老师点评到,三位老师探讨了信息化转型下在教和学的不同,在实践过程中边摸索、边改进、边学,留给我们很大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课堂环节中提升能力,根据学校真实的活动与情境展开,引导小学生经历一个问题的抽象与分解,剔除掉此问题繁杂的其他问题,将问题分解为学科所对应的知识点,关注到计算思维的培育。

       最后,主持人郑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新时代信息科技教学发展的动力,是更好实现未来科技课堂的有效途径。此次分会场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无限的思考与智慧的收获的同时,也在不断鞭策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师们追逐更好的未来课堂。

11月28日会议

--※ 11月28日上午 ※--

      11月28日上午的研讨会,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副主任王世达老师与上海市特级教师奚骏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对7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的说课进行了点评。

教学案例分享

案例1: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第一位分享者是来自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李小兰教师,在本次会议中她分享的课例是《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在讲述该专科护理技术时,李小兰教师通过情景导入,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王世达专家与奚骏专家分别针对7位老师说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本次会议最后奚骏老师提出了一个主题、两个维度、三个途径,并指出教师在运用技术进行教学,面对技术引发的教育学活动时,不妨转换教育场景,给学生一些空间,使师生间智慧互相交流,能力互相提升。

欢迎扫码加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