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系列标准之师生素养标准研讨暨调研会成功召开

为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推进信息科技及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小学落地,助力教师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立项了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标准,在颁布实施了《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的基础上,继续研制《人工智能教师素养标准》、《人工智能学生素养标准》两套标准的研制。于2022年6月18日成功举办“人工智能系列标准之师生素养标准研讨暨调研会”。

组织单位

立项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活动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特邀专家

王   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明晖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贾积有   北京大学

方海光   首都师范大学

卢   宇   北京师范大学

标准研讨

师生素养标准研制报告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的理事长单位,华东师大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研制工作由专家组、工作组和实践组组成研究团队,通过三个小组的紧密合作,最终取得对标准的共识,推进标准的落地与应用。

在研讨会上,标准研制工作组的老师作了工作报告,专家组从理论、内涵、适用性和操作性等方向给出了意见。

在内部研讨结束之后,来自教学一线的区域领导和联盟企业为标准研讨的实践性提供了案例,结合理论、实践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团队进行了深度的研讨,圆满达成了本次会议的目标。

案例和资源分享及后续的专家点评同步作了线上直播,在此摘取部分精华以飨读者。

调研环节分享主题

一线案例分享

温月东
大同实验中学校长

大同实验中学校长温月东老师从区域开课的成功经验、师资培训、名师工作室建立的经验分享及后续示范区迭代的建议想法等方面,分享山西省大同市人工智能试点建设的经验。通过学科带头人带动人工智

贾兴国
青龙教体局副局长

青龙教体局副局长贾兴国老师分享山西省大同市建立首个人工智能试点校的经验分享,包含中小学人工实验室、研学基地建设;如何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未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梯度建设规划及未来大同市人工智能普及建设的想法和规划。

梁锦明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梁锦明老师从轻人工智能教育概念界定、轻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目标、框架、课程案例分享与课程实施建议,全方位分享广东顺德德胜学校轻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框架及案例。

专家点评

真正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学校中落地,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现在不同地区的这样的一个案例,其实就是恰好回答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课时,但是如果可以把人工智能和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变成一个跨学科的课程。如果解决了课程结合的问题,形成实践性更强的结合方案,那么上课的课时就会更多一点。

第二个问题解决课程,之前发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个课程需要有一定的适切性,也要关注有效性,而且有的时候他还跟地方资源、教师情况有一定的结合。

第三个问题落地过程,遇到教师能力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里面就涉及到谁来培训,教师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一个能力,那刚好就是现在做的标准的一部分;

第四个是设备、场景及空间的这样的一个问题。目前实现的空间,第一种是校内:如专用教室和实验室、第二种是各种社会资源、第三种方式是实践基地,实现这种社会化的或者实现资源共享;

这四个方面的这个问题都解决了, 相信开展人工智课程就会更有效。

人工智能教育服务资源分享

屠静
卓世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卓世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屠静老师以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探索为主题,从公司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实践过程中,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相关标准(教师标准与学生标准)价值意义及企业问题进行分享。

张蕾
上海迪乐姆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研究院

上海迪乐姆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研究院的张蕾老师,立足于人工智能课程的学生素养,不仅分享了做好人工智能普适教育的基本思路,介绍了通识、实操、思辨三大课程实践,并呈现了丰富的支撑课程落地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人工智能教育如何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可操作性做法,同时,给出提高教师人工智能课程胜任力的短期、中期、长期的教师培训方案,支持各地教师的灵活需求。

余静
DFRobot(蘑菇云教育)

DFRobot(蘑菇云教育)的余静老师介绍针对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蘑菇云提供给一线教师的AI软硬件教学工具。针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蘑菇云提供面向K12的人工智能教学解决方案。

探讨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中,AI软硬件工具需如何更好辅助教师达到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目标。

张佳维
酷爱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酷爱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张佳维老师,提出深入浅出是人工智能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内容上的深入浅出可以通过贴近学生且有趣的场景来呈现;技术上的深入浅出就需要有足够低门槛、可理解的前沿科技创作工具来支撑住学生的数字创意和想象力。让AI触手可及,让创意快速实现。

周宏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宏老师分享的内容主要是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案例,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需要借助一些教具,机器人是较好的载体,不仅可以把运动学等内容融入到人工智能教育里面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专家点评

硬件和软件资源可以非常好地用于我们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还是要强调,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编程的技能,这是很重要的方面。这是属于提高的部分,那么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需要的是核心素养的提高呢。建议我们中小学老师,包括企业等硬件软件提供者,一定要认真学习一下我们刚颁布的课标。学校端包括前面已经分享的三所学校,有企业提供支持的话,可以再进一步提高;编程、硬件和软件以及于大部分的中小学老师和同学来说,这个核心素养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国家中央领导关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这个方面进一步学习。

问题答疑(截选)

评论区提问:

如何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理论基础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如何平衡?

贾积有老师:

国家课程标准,包括我们要制定的这个老师和学生这个人工智能的素养里面,都对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之间的关系,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论证和规定。在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中,还是以应用为主,通过应用来讲解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因为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是需要一定的数学、英语和其他的学科的知识,不同学段的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是要通过这些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让他们了解这样一些技术的特点,然后通过这些特点,来知道一些基本的人工智能的概念。这样就可以了,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实现这些技术和应用以及后面具体的算法理论呢?对于这些学有能力的学生来说有余力的话,可以进一步的讲解。那么刚才包括我们青龙县还有大同中学的这个分享里面,已经可以体验到这一点,我们的人工智能教育,第一是要普及,包括现在信息科技课程里面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和应用?不同的学段,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太一样。在普及基础上面,结合我们学校一些特色项目开展,这是我对这样一个问题的一个理解。 

评论区提问:

如何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内容?

王素老师:

这个问题真的是很大,其实刚才在前面,经验介绍和这个老师们的介绍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已经能看出来,他现在要想开设这个这个课程,他无非就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呢,就是国家课程当中,其实就包含了人工智能的方面,所以你在开设国家课程当中,你肯定就开了,然后如果你要自己开的话也是可以的,比如说你用跨学科,你用这个选修课,但是这个时候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就是资源课程,还有教师能力问题。那实际上刚才我们这么多厂商,他这个也分享了他们的这样的一些产品,包括他们开发的各种东西,所以实际上用利用这种社会资源来开设这个课程,我觉得是目前当前最有效的这样的一个一个方式。当然随着我们教师能力的不断提升,可能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这样的一个课程的共建和开发过程。我就说到这儿,谢谢。

评论区提问:

如何提高社会对人工智能普及的重视与认识?

卢宇老师:

我就简单谈一点我的理解,就是我觉得我们社会对于人工智能普及的重视程度其实现在已经很高了,无论从国家课标还是各个方面的宣传和一些企业、大学的支持,但是对于这个人工智能的认识其实还是不是很充足。因为其其实它源于对人工智能学科本身的认识不足,尤其对于在中小学的这个学生,应该从原理性和一些它的基础性的概念的理解上,在这方面其实总结的也不足,就是把一个相对复杂的人工智能的原理,这个如何能提炼出来,而且是在针对不同的学段可以把它提炼出来,并且行程、时间、项目,这个其实挺难的;包括我们北师大衔接组织、清华附中、人大附中、深圳教科院等等做了这个一些相关的这些对于每一个人工智能的核心的概念。那么去对于它相关的原理,实践项目如何如何提炼和设计,这个工作其实其实是需要非常大的一个团队,以及相关的这些各种各样的反复的研讨跟多次的改版的。记得那个时候每一个原理的提炼跟实践项目的设计,其实都是反复讨论,但是非常难以去针对不同的学段能够把它真正的认识能够深入进去。所以这部分可能还是真的需要大家静下心来,通过高效的,专业性的这个专家,同时一线的教研员,教师以及我们企业来共同来做好这部分的工作,就是重视归重视,认识其实我觉得是在另一个层面更重要也更困难的一个工作。

会议总结

本次研讨会广泛地征求了多方意见,从研究者、教学工作者、资源开发者三方视角对人工智能的师生素养进行了深度研讨。思想的碰撞给人工智能系列标准的研制及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非常大的启发,立足于教学实践的问题和探讨为下一步标准的建设工作明确了具体的方向。

在后续的标准建设工作中,标准编制工作组会逐步开展更多的关于人工智能系列标准进展的研讨会以及相关的活动,致力于将标准的建设落实到实践中。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