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数字技术蕴含巨大的变革潜能,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来看,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对此,教育组织应如何作为?回答此问题的关键是认清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找准关键问题进行突破。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梳理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脉络,在解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和价值基础上,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困境,进而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和实践提供借鉴。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01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脉络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发生了向数字维度的飞跃,使得新形式的交互、生产和感知的产生成为可能。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也逐渐成为广义信息化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性要求。数字化转换是利用数字技术将信息从模拟格式转变为数字格式的过程,包括信息数字化(Digitize Information)和信息组织化(Organize Information);数字化升级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优化组织运作流程和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流程自动化(Automate Processes)和流程精简化(Streamline Processes);数字化转型则聚焦于应用数字技术来对组织活动、流程、模式和能力等进行重新定义,以重塑组织的价值主张,构建发展新生态。数字化转型建立在数字化转换和数字化升级基础上,是一个多路径、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组织转型过程,代表了第三次数字革命。

图1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脉络

0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意涵

  • 数字技术的内嵌与耦合。

  • 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03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 推动公平优质教育。

  • 适应数字智能时代发展要求。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

01 分析方法与逻辑

     综合来看,数字技术、教育组织、环境空间与行为实践这四个因素参与、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运行过程。在该框架中,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困境的分析不同于强调各因素相互联系的场域建构,其分析可以采用分类探索逻辑。因此,本研究将从数字技术系统、教育组织系统、环境空间系统和行为实践系统四个方面分别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困境。

图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框架

02 四大核心问题

  • 数字技术系统:信息孤岛和数据管理问题

  • 教育组织系统:战略保障缺乏和文化保障缺失

  • 环境空间:政策支持不足和技术系统限制

  • 行为实践:风险规避倾向和缺乏协同效应

 

突破教育数字化转型困境的策略

01 增强“数字技术”的服务品质

首先,信息与数据流通及其跨界服务是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针对信息孤岛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

 

  •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教育信息和数据共享平台或系统,解决当前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低、逻辑性差和分散分布的问题。

     

  • 二是开发或设置教育信息资源接口,包括信息系统和数字技术产品之间的信息互用接口、不同教育组织之间信息交换的授权接口,以解决设备不兼容和信息版权保护的问题。

     

  • 三是建立和完善教育产品和设备的技术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以整合数字资源。

     

  • 四是加强教育领域专家、实践者和技术研发人员之间的合作,以提高数字技术产品和信息系统与教育的适切度,设计和开发更为成熟的信息资源获取、储存和共享技术,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融合与应用。

     

其次,数据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是构建安全和有效的数字化教育生态的前提。

 

02 夯实“教育组织”的数字规划

  • 教育组织需要从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方面来进行战略管理。

  • 营造具有数字化氛围的教育文化,培育数字文化基因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

03 完善“环境空间”的支持服务

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一是要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文化、过程、技术和数据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战略引领;二是要构建垂直治理结构,建立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治理体系,建立行政主推、企业配合、地区落地、家校联动的转型机制,以促进各层级、各主体的参与。

 

其次,需要制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和指南,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数字管理制度、数字技术质量保障制度、师生数字素养培养方法等政策支持,并从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纵深发展;另一方面持续更新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发布与之相对应的行动指南。

04 推动“行动实践”的协调发展

  • 一是要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自上而下的方法是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进行实践探索,整体运作以满足教育变革的需求;自下而上的方法是行动主体从教育产品、服务、流程、模式和组织某一类转型入手,逐步改变现有教育业态,力求从量变的积累中产生质变,达到系统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 二是要增强行动主体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意识和动力。

 

总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未来教育创新和变革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数字技术与数字价值共同演化的逻辑,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数字技术的内嵌与耦合、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双重意涵。在实践过程中,数字技术、教育组织、环境空间与行为实践是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四大因素系统。这些因素系统的有序支配与互动会产生驱动作用,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性发展;反之,则会形成实践障碍。当前,数字技术系统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管理问题、教育组织系统的战略保障缺乏和文化保障缺失、环境空间系统的政策支持不足和技术系统限制、行为实践系统的风险规避倾向和缺乏协同效应,制约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落地和成效发挥。因此,需从增强“数字技术”的服务品质、夯实“教育组织”的数字规划、完善“环境空间”的支持服务、推动“行动实践”的协调发展等多方面发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

参考文献

[1]胡姣,彭红超,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5):72-81.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