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基本原理和政策要素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但当前部分地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存在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政策保障不足等问题。对此,研究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视角,从核心诉求、技术体系和作用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从基于普适记录的数据沉淀、基于算法模型的全面计算和基于流程再造的制度重塑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规划、数字领导力、价值赋能、关键创新、数字素养和评估评价六大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要素,以期为各地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

01

从提升效率转向支撑教育的系统性创新和形态重塑

  • 数字化转型则是将物理空间的过程和要素映射到数字空间,通过对数据的计算,进而对物理空间的人、事、物作出诊断和预测,支撑业务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 教育数字化转型超越了传统教育信息化阶段的技术性、局部性优化,围绕教育“人人发展,全面发展”的育人本质,顺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供给和教育治理的模式和流程再造,在内涵上直指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和形态重塑,是教育自身在数字达尔文时代的进化。

02

从封闭式的技术体系转向以教育新基建为核心的开放性技术体系

  • 技术架构的转换同时意味着发展机制的转变。

  • 传统教育信息化模式下,更多的是一种封闭式的技术体系,区域、学校等单一主体负责软硬件投入和建设。

03

从信息化表征和管理转向数字赋能和激励

  • 一是增加了认知维度。如VR/AR、虚拟现实等技术装备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移动终端、数码显微镜等则能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让学习变得可见可感。

  • 二是改变了沟通方式。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虚拟社区等,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更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让“互动”这个教学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管理的各类应用,通过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融通和业务协同,变原来的层级、线性管理为在线、柔性的扁平管理,进而变革教育的组织结构。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

01

基于普适记录的数据沉淀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通过数据化将物理世界的教育教学现象映射到数字世界,对一切教育的过程和要素以数字化标识,全过程记录师生教与学中的行为数据。

       因此,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育数据有着新的特征:

  • 一是从零散记录转向普适记录;

  • 二是从身份标签转向行为标签;

  • 三是从静态采集转向伴随式采集;

  • 四是从各自为阵转向标准规范。

02

基于算法模型的全面计算

       全面计算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 一是数据,即教与学、教育管理的行为数据;

  • 二是算法,即数据价值挖掘体系和能力,是计算的核心,如基于知识图谱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模型、 基于人脸识别的校园安全管理模型等;

  • 三是算力,算力的支撑需要各类教育机构构建起混合云,充分依托公共计算服务。

03

基于流程再造的制度重塑

  •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其技术创新和政策价值从一开始就指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

  • 以数据、连接和计算为核心的新一轮数字技术,可以对教育管理和教学流程实现要素重组,以组织在线和业务在线实现教育管理和教学流程再造。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要素

01

战略规划

  • 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重要引擎,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和战略意识。

  • 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需要跳出技术和传统教育信息化的要素视角,以系统观、整体观理念,站在区域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谋划教育供给方式、教育治理模式和教与学方式的新形态,强调的是数字思维引领下的数字技术应用和融合。

02

数字领导力

       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路径,教育的数字化改革必须有强有力的数字领导力支撑,重点突出两个方面:

  • 一是“一把手”工程。各地各校要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以“云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与用户思维、物联网与跨界思维、生命信息与生态思维”等数字思维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教育资源、人员、制度等各方面条件和要素。

  • 二是建立专门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实施。

03

价值赋能

  • 价值赋能,即在制定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时,要思考和明确数字技术为教育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 在数字化转型情境下,依托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传统教学管理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编排和组织方式得以重构,并根据管理和教学需求重新输出数字化服务,从而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标准化教育为个性化教育,实现端到端的价值赋能。

04

关键创新

  • 一是需求导向原则。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入,找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

  • 二是场景策略原则。即针对教学和教育治理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开展数字化改革。场景是创新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变革和创新的具体载体。重大应用、重要场景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地的主要抓手。

  • 三是跨界融合原则。跨界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这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重要创新机遇。

05

数字素养

  • 各地各校要通过培训、课程融合、教师研修、比赛活动等多种方式和载体,着力提升师生数字思维和技能。

  • 特别是要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专业发展、高校师范专业建设等范畴,不仅注重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更注重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化内容创造、数字化交流协作和数字伦理意识等数字化实践思维和能力的培训。

06

评估评价

       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教育改革蓝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科研单位、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等要积极发挥作用,研究编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评价评估指标,建设开发评估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组织开展区域、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测量和分析,以专业化、科学化的评估评价建立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性评价。

       数字化转型是工业革命在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的新发展特征,是统筹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思维,以数据要素为基础,通过计算赋能提升认知水平,从而推动社会系统流程再造、制度重构、整体优化的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领域适应数字社会发展、 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战略,是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和实践,是推动教育形态从传统教育走向数字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参考文献

[1]程莉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基本原理和政策要素[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4):53-56+71.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