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面向未来的教育“转基因”工程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到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跟上时代发展和面向未来的潜在要求。教育领域的各种数字化战略、场景和行动无不在诠释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但目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深入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核对其实践落地和行动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数字转型化之现象探因

01 基于对外部适应的转型需求

一方面,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给人类的生存和实践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影响,而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化生活的人对教育数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数字化转型关注基于数字技术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的深度融合。

02 基于对内部发展的转型需求

  • 一是教育教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已超越了数字转换形态,翻转课堂、MOOC和混合教学等课堂形态的兴起,正改变着传统教育理念。

 

  • 二是数字技术的教育应用使得学习突破传统学校限制,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进程安排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等,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正在改变。

 

  • 三是国家的数字化战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等政策导向,正引领着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 四是需求驱动的数字化教育范式的建立,需要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为精准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提供动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之新基因探析

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教育本性的相对保守使得教育组织在变与不变中难以形成共识。可以确定的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包含不变与变两层含义。

0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变“基因”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对教育的内核“基因”的明晰。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学习与教学推进和改进人们生活的过程。从“基因”的角度看,首先,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关注个体的成长。其次,就教育的社会使命讲,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的过程,教育使新生一代变为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价值。

 

因此,“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内核“基因”,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永远不会改变。

0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转基因”变化

“转基因”目的在于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教育数字化转型指向具有“优良性状”的未来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可被视为面向未来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变”的规律指向教育必须经历数字化转型,“不变”的规律表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核是适应学生学习,增强教师能力,增强教育管理。

03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文化基因”

教育数字化转型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教育文化的基因,形成新的“文化基因”。那么,“文化基因”如何转变?通常情况下,文化发展是一条匀速直线,而数字化转型会加速文化发展,形成文化嬗变曲线(见图1)。

图1 数字化转型的“文化基因”进化

数字化转型形成的“文化基因”会促进多种教育文化加速发展,形成多条S型曲线,这些曲线不断叠加,渐进或激进地促进教育变革。而总言之,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根植于三种新的文化基因:学为中心,适性发展;需求驱动,开放创新;人机协同,技术赋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之理论探思

01 进化论:数字达尔文时代的文化基因进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达尔文主义时代适者生存的必然选择,其自然进化和人文进化均可能产生文化变异,使文化从“上一代”保留或遗传到“下一代”:一方面,它促进社会文化基因的进化,并通过影响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为教育注入新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它可能改变选择标准,产生“数字新物种”,形成新的数字文化基因。

02 催化论: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互动逻辑

学习理论决定着人们对学习的认知,代表一种显性的文化力量,引导技术支持的智能逻辑;同时,技术通过替代、增强、改良或重塑的方式促进教育业态变化,通过“生物催化”加速生物转化的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具有这样的技术支持和教育发展的互动演化逻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学习理论和教育理念是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构想的核心,而数字技术是实现构想的工具,这些要素共同催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03 应变论:教育系统韧性新认知

一方面,系统抗逆力是韧性好坏的重要表现,数字化赋能可以增强抗逆力,使系统逐渐形成新的数字文化基因;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文化基因融入教育系统。

04 嬗变论:技术融合教育系统的蝶变发展

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变化具有蝴蝶效应,某一小的因素的变化可能引发极大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数字技术融合教育系统的文化嬗变机制:

 

  1. 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本身携带数字文化基因,其学习方式、认知特点具有数字化特征,这一文化要素使得以学生为中心、数据智能、个性化、虚实融合情境等为特征的学习环境成为新需求;

     

  2. 由教育数字化转型而形成的新文化基因,会作为新要素推进教育系统的蝶变发展,并重塑传统教育业态,形成新的数字化教育业态。

 

05 智慧教育论:引领教育系统创变的框架

作为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教育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起点和导向,通过人工智能引领未来教育创变,为未来数字化转型提供框架和蓝图。

教育数字化转型之工程化探路

0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技术及其赋能

数字技术的强势介入将突破教育边界,改变教育主体关系,优化教育治理与决策,改变学习认知与教育体验。一般认为,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XR、区块链技术是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五大工具要素。网络通信技术有助打破时空之间的信息隔阂和限制,人工智能技术能促进教学和管理的自优化和智能化,大数据技术可用于提升教学服务精准化和个性化,XR扩展技术能增强学习体验与发展建构能力,区块链技术能提升系统的完整性和隐私的安全性。

0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领导力

数字领导力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倾向和实践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组织领导和技术领导。组织领导包括组织战略、目标管理、人员管理和领导力的塑造和提升等,技术领导包括技术引导、数据治理、数字决策等。

03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能力

数字化转型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组织成员的数字化素养,如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企业、数字化转型团队、政府、研究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素质素养是组织转型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培养教师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胜任力,特别是创造新知识、新资源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字生存和数字创造能力,特别是信息意识、数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安全素养等。

04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模型

图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工程化集成框架

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实现需求驱动、优质公平,且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教育生态,这就需要评估和诊断转型的有效性、程度和目标达成等。成熟度模型作为基础性和引导性工具,可以作为评判依据。成熟度模型作为基础性和引导性工具,可以作为评判依据。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和当前状态间的差距,引导教育改革进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需要根据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的特点来设计,确定转型的愿景、文化、过程、技术、数据等目标,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和实践场域设置差异性指标。

05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框架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数字技术的教育应用,还涉及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的创新与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已超出单纯的数字技术的应用范畴,涉及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制定框架进行顶层设计。教育数字化框架作为前瞻性工具,可以指导组织如何布局规划数字技术。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制定框架进行顶层设计。教育数字化框架作为前瞻性工具,可以指导组织如何布局规划数字技术。具体来讲,教育数字化转型先要考量数字化转型对组织的影响,基于此制定战略目标,再依据可操作性,规划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和发展事项。

 

综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它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展望未来,只有重视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创新和变革,形成学为中心,适性发展;需求驱动,开放创新;人机协同,数据赋能的“文化基因”。这样才能使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范式,这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胡姣. 教育数字化转型:面向未来的教育“转基因”工程[J]. 开放教育研究,2022,28(05):12-19.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