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由数字技术驱动和数据要素赋能而引发教育系统创新性变革的过程,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亟需厘清系统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性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综合系统科学、生态学和最新创新理论研究成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来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包括宏观的政策驱动、中观的数据驱动和微观的模式驱动三个层面:国家战略与政策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顶层支持,新一代数字技术全方位应用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主体的新需求拉动教育系统全面数字化转型。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逻辑框架需厘清转型目标、转型方式、转型主体、转型机制和支持条件五个结构性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充分发挥技术生态与教育生态系统要素耦合的协同效应,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 宏观层面:教育数字化的顶层设计,包含教育数字化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战略任务、机制保障、组织实施等;

  • 中观层面:在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撑下,如何改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环境、升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再造教育治理新流程、促进未来学校变革等;

  • 微观层面:为满足教育主体的新需求,创新教育新场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育评估数字化、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等。

图1 教育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分析模型

01

宏观层面的政策驱动:国家战略与政策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顶层支持

  • 通过提供制度、经费等方面的保障,支撑基础设施、数据治理、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总体布局,鼓励多元投入和协同创新的机制形成;

  • 通过明确教育数字化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促进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 组织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和宣传推广,开展教育数字化典型经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各国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表1 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部分)

02

中观层面的数据驱动:新一代数字技术全方位应用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 支持智慧校园环境建设

  • 支持教育数据治理服务

  • 支持数字教育资源供给

  • 支持高速泛联网络建设

  • 支持打造教育数字基座

03

智能时代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机理

  • 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

  • 数字化教学模式探索

  • 数字化教学流程优化

  • 教育评价新方式变革

  • 师生数字素养提升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需要厘清5个结构性问题:
  • 转型目标是什么?

  • 通过什么转型?

  • 转型的主体是什么?

  • 转型的内部机理是什么?

  • 转型的支持条件有哪些?

01

转型目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共同价值主张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参与者围绕共同价值主张,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创新能力的共同演化,并在外部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能为用户带来更多教育增值的资源产品或服务。

  • 宏观层面:教育变革的终级目标始终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 中观层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观目标主要包括促进教育组织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力建设,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支持与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以及发展在数据标准制定、优质数据服务供给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的数据治理能力。

  • 微观层面: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终要落脚在教学实践,包括学的转型、教的转型、教学管理与评价转型同步推进,推动教育向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和终身化的方向深度转型。

图2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逻辑框架

02

技术生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生态与教育生态系统相互耦合的过程,二者相互依赖、共生共存。技术最终以产品、服务等形式流向教育系统,从而推动教育政策、环境、组织、流程和模式等各领域的改变;同时,教育系统也为技术发展提供新的需求,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技术改良的反馈,从而形成技术生态与教育生态系统的信息循环流动,以此保证二者在演进过程中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特征:

    • 数字技术赋能

    • 数据要素介入

03

教育生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生源动力

       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是由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生态系统。教育系统需要增强自身内部的调适能力以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

       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其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终身发展的学习服务,如何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以应对数字化环境变迁带来的挑战,增强全面育人、教学创新、主动学习、精准管理和科学评价等,成为拉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04

转型机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运行机理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体现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多样共生、异质协同、价值共创和动态演化等主要特征。

  •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离不开特定的技术生态,技术间存在共生与竞争关系。

  • 教育主体的需求,及其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异质性,保证了教育生态持续创新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

  •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共同价值主张是价值创造主体通过资源整合和社会互动而共同实现的。

  • 以整体论思维将技术生态与教育生态视为共生共存的统一整体,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二者的协同演变关系。

05

创新环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保障

         创新环境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提保障,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数字化转型活动的开展。

  • 经济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大幅降低教育资源产品及服务的开发和使用成本。

  • 社会文化方面,社会变迁、文化发展影响着人们对数字技术的总体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着教育系统的变化。

  • 政策环境方面,国家政策不仅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战略方向,而且还为教育数字化发展带来相关政策风向与红利,支持和鼓励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产学研用”生态链。

  • 规范标准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标准驱动。

       本文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剖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分析逻辑框架,从转型目标、技术生态、教育生态、转型机制和创新环境5个方面阐释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共同价值主张、关键驱动力、内生源动力、内在运行机理及其条件保障,强调以系统观、生态观和整体观来看待数字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发生、发展和最终结果,为教育组织思考和制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蓝图和策略提供了路径指引和实践参考。然而,当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所期盼的目标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量化评估教育数字化转型演进发展的方法还较为模糊。随后的研究需注重理论视域融合,从学科交叉、复杂系统、演化博弈等视角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方法论,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为度量不同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提供方法和工具。同时,从技术标准建设和社会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许秋璇,吴永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与逻辑框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OL].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9[2023-04-17].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