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又是实现“互联网+”时代教育体系变革的核心抓手,其不能被简单理解为互联网“+”教育,而应将“互联网+”作为整体场域持续赋能教育变革。文章从技术场域的视角分析“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的哲学内涵与本质特征,提炼出“互联网+”技术场域具有网络泛在化、服务即时化等六大特征及与此相对应的供给社会化、服务个性化等“互联网+教育”六大特征,同时对当前符合“互联网+教育”特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加快技术赋能、变革教育方式、探索供给途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数字素养五大维度建构“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以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

技术场域视角下的“互联网+”内涵

01

“互联网+”是一种技术场域

       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后,“互联网+”正是在互联网成为当代人类生活的技术化场域之后提出的概念。据此,可以把“互联网+”理解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体系对人类生存环境重塑形成的新型技术场域,如图1所示,其在宏观层面上,追求联通性,即“互联网+”;在微观层面上,追求赋能化,即“+人工智能”;在资源共享方面,追求数据化。

图1 “互联网+”技术场域的内涵

02

“互联网+”技术场域的特征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人生存的技术场域,重塑了人类生存空间,对人类生存方式具有革命性影响。陈丽指出,“互联网+”呈现出时空灵活、多模态化、过程数据、信息众筹、复杂网络、互联互通等新特征;赵宏则认为,“互联网+”呈现出资源共享化、信息众筹化、行为数据化、时空灵活化和关系网络化等新特点。尽管学者研究视角不同,但关于“互联网+”特征的理解基本达成一致,本研究基于“互联网+”技术场域的视角,提出“互联网+”技术场域六大特征:一是网络泛在化;二是服务即时化;三是虚实融合化;四是过程数据化;五是物的智能化;六是人的机器化。

“互联网+教育”内涵及特征

01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

       互联网时代则呈现出更加适切的技术特征:一方面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规模化,一方面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正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互联网+”技术场域持续为信息化教育变革赋能,因此,要在保持原有工业时代大规模培养人才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个性化、精准化教育的可能性,做到大规模地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不断探索未来教育新形态。

02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教育”处于正在进行时,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余胜泉认为,“互联网+教育”将呈现出供给个性化、服务社会化、业态虚实融合化、形态泛在终身化等特征;马香莲则指出,“互联网+教育”未来会走向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和数据化。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旨在创设有利于学习发生的条件。前文已论述“互联网+”技术场域具有网络泛在化、服务即时化、虚实融合化、过程数据化、物的智能化、人的机器化六大特征,而笔者归纳出“互联网+教育”六大特征与其相对应,如图2所示。

图2 “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特征分析

“互联网+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具有“互联网+教育”特征的新服务、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陈玲等以北京市“开放辅导”为例研究“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演变;陈丽等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系列论文中将北京市“开放辅导”“三个课堂”、学分银行、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等案例作为“互联网+教育”研究的实践基础。本研究根据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选出十个典型案例,以期预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把握“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本质,具体见表1。

表1 “互联网+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建构

01

“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的内涵

       不少学者已经探讨过未来教育生态如何建构的问题,如刘革平提出,要从智慧化教学、精准化治理、均衡化配置、融合化组织以及创新性形态五个方面重构教育生态;黄荣怀指出,要从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制度三重境界构建智慧教育系统。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是指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场域为支撑,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促进学习环境、教育方式、服务供给、教学模式、数字素养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建构一个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符合“互联网+教育”六大特征的教育新生态,提供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及输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02

“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任务

       教育信息化2.0行动发展至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从量变引发质变,“互联网+教育”势必会成为未来教育新生态。“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建构要着眼全局,从以下五大维度实现,如图3所示。

图3“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任务
  • 加快技术赋能,建立“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 变革教育方式,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探索供给途径,促进教育公平、均衡、高质量发展

  • 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精准个性化教学

  • 提升数字素养,助力国家现代教育数字化转型

       综上,“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可以作为未来教育生态建构的指导思想。本研究从技术场域的视角深入探讨“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的哲学内涵和本质特征,从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观察新时代教育产生的新变革,归纳分析大量“互联网+教育”现实案例,以期完善未来教育新生态建设框架,认为“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应从加快技术赋能、变革教育方式、探索供给途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数字素养五大维度进行建构,旨在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助力国家数字化转型以及培养出创新型、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均衡、高质量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发展契合度更完善、时代性更鲜明、变革性更灵活,在“互联网+”技术场域下为未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为建成数字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挖掘深层次的变革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彦军,张子浩.技术场域视角下的“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2):29-35+46.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