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出新挑战。基于此,本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11场面向协同育人不同领域人员的座谈会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发现,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面临育人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协同育人的条件保障不够到位、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等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协同有序,社会多元参与,家长乐意尽责”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问题提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要求“推进家庭学校共同育人”;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纳入我国法律体系,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研究设计
01
访谈对象
01
访谈对象
本研究选取能够提供不同视角信息的领域专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家长共计59人作为访谈对象。

02
访谈设计与过程
02
访谈设计与过程
本研究采取现场访谈和网络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十一场座谈会,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多半结构化访谈。
访谈对象
5—11人
访谈时长
180分钟/场
访谈主要内容
-
您觉得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
您在开展(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过程中,觉得压力最大、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您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
03
数据分析
03
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访谈录音经机器和人工转录为文字,并逐一核对,共转录文字约15万字。
本研究在资料编码方面,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基础,运用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三种方式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度挖掘。

通过逐级编码,最终得到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该框架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

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01
育人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
01
育人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
学校教育“越位”,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责任被无限延伸
家庭教育“缺位”,家长协同育人意识不足
社会教育“空位”,整体育人氛围有待改善
02
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
02
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
政府统筹机制不完善,协同育人责任主体不明确
各部门沟通合作机制缺失,“各自为政”现象突出
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协同育人资源供给受阻
03
协同育人的条件保障不够到位
03
协同育人的条件保障不够到位
协同育人专业支持不足,缺乏相关专业学科体系
专业队伍建设不到位,相关人员缺少知识和技能提升路径
缺少充足的经费支撑,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受限
04
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不够均衡
04
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不够均衡
协同育人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
协同育人在特殊群体中存在“缺位”现象
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对策
01
学校、家庭、社会应确立共同的育人目标
01
学校、家庭、社会应确立共同的育人目标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首先要增强育人共识,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共同育人目标。
02
学校协同有序,积极联动家庭社会,切实提升协同育人能力
02
学校协同有序,积极联动家庭社会,切实提升协同育人能力
学校应充分发挥育人助阵地作用和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广泛发动社会力量;
学校应有效地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家校协同。
03
家长乐意尽责,切实履行育人职责,积极参与协同育人
03
家长乐意尽责,切实履行育人职责,积极参与协同育人
家长应自觉承担起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乐意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
家长应当与学校、社区密切配合,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切实提升自身育人能力。
04
社会多元参与,整合各领域资源,净化社会育人大环境
04
社会多元参与,整合各领域资源,净化社会育人大环境
充分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的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的距离优势,依托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设立儿童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积极开展面向家庭和学生的活动。
05
政府保障有力,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健全管理保障机制
05
政府保障有力,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健全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上下联动”的多级管理体系,把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政府职责范围,加强制度建设和条件资源保障;
健全“左右协同”的多部门联动、分工合作的工作制度。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能够提供不同视角信息的领域专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家长等人员开展访谈,深度剖析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尝试提出突破实践困境的应对策略,服务于我国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和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张馨宇.新时代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02):40-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