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数据驱动的核心素养评价:本源、困境与破局
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促进育人方式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但核心素养本身的复杂特性及测评手段的局限使得核心素养评价陷入了测评难度较高、测评数据不全面、测评结果不客观等困境。新兴技术的发展则可有效解决相应测评难题,其中大数据可有效剖析核心素养的内隐特性,区块链技术则优化了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增加了数据的共享性和可信度,二者融合推动了教育评价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的转型,是破解核心素养评价困境的重要引擎。以下基于两类关键技术,从数据驱动的视角出发,构建了由智能化大数据与区块链平台、人机协同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的核心素养评价模型,以期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可行路径,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源探讨:核心素养评价的内涵与方式
(一)核心素养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 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短板,从而为实施相关干预提供依据,对推进个性化教育具有导向作用;
- 监测教学改革的效果,为后续的改革提供方向和建议,有助于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 评价结果可以反向推动核心素养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 有助于家长、学校及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教育观。
(二)核心素养评价的方式
1.标准化测试
即通过学生对测试题的作答结果明确其素养水平,最为典型的便是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
2.问卷、量表、访谈等方式
该类方式主要用于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意领域的评价
3.表现性评价
即在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中,通过档案袋、课程学习记录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和表现性数据,从而评价其在任务中表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等

现实困境:核心素养评价的“内忧外患”
(一)核心素养评价的“内忧”
1.核心素养的内隐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虽可作为间接反映核心素养的证据,但其外在表现与内隐的核心素养间并不是线性对应的关系,如何从复杂的数据中抽取出可靠证据从而准确评价素养仍是重要的研究议题。
2. 核心素养的整体性
该特征便意味着核心素养的评估需基于具体的评价框架,且框架中的评估指标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粒度适宜性。
3.核心素养的动态性
在实践中,核心素养测评多侧重于生成评价结果,忽视了结果反馈方式的可解释性及对后续干预阶段的支持作用,导致核心素养的测评结果未能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全面发展的指导作用,难以实现其根本价值。
4.核心素养的情境性
核心素养强调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因此聚焦真实情境在测评核心素养时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情境的科学性、适宜性会直接影响核心素养测评结果的有效性。
(二)核心素养评价的“外患”
1.测评框架尚不成熟
核心素养本身的复杂性为评价指标的选择增加了困难,如从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来看,其指标并未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结果,分类较为模糊和抽象,难以直接基于该框架进行测量,因此如何确定核心素养的测评维度、每个维度选取什么指标仍值得深究。
2.测评方式存在瓶颈
由目前核心素养测评的三种典型方式可以发现:标准化测试对情境的创设要求极高,但难以全面反映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外在表现,更难获得学生内在情感、态度等心理品质的真实变化。
3.测评主体较为单一
在开展核心素养测评时,教师是主要的测评主体,但由于部分教师缺失评价素养,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较为片面,多将教学评价的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和技能,故而难以整体、客观、科学地把握学生的核心素养。
破局之法:“大数据+区块链”技术
(一)大数据破解核心素养评价困境的可行性
- 大数据透视了核心素养的内隐特性
- 大数据保证了核心素养评价的客观性
- 大数据可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 大数据可辅助核心素养评价框架的确立
- 大数据推动了多元主体参与测评
(二)区块链技术优化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 “去中心化”特征使得数据整理趋于便捷
- “集体维护”特征增强了数据的共享性
- “高度加密”特征提升了数据的可信度
实施方略:核心素养评价的路径建构
该模型以教育联盟链为核心,采用线上线下的数据存储方案,将学生在各类教育场景中产生的数据、其他利益主体对教育数据的操作行为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出的各类评价结果存储在教育联盟链上,确保数据可溯源、可追责、不可篡改,以达到教育数据可信的目的。

(一)数据采集与存储:基于链上链下存储的教育联盟链方案
1.轻量化的多模态数据采集

2.链上链下的联盟链数据存储
智能合约审计
文件数字签名
线下数据存储
文件Hash值上链

(二)数据处理与挖掘:基于人在回路的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方案
1.数据预处理
时间维度对齐
缺失值处理
离散值处理
2.多模态特征融合
3.基于“人在回路”的学习分析

(三)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基于精准画像的核心素养评价结果应用
大数据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阶段性、整体性、个性化的评估报告,告知学生在核心素养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透析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为学生接下来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建议。
教师也可以基于每位学生以及整个班级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来反思与调整教学方式与策略以促进深度课堂的发生。
本文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评价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并探讨了核心素养评价的可行路径。大数据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了客观、全面的证据,为破解核心素养“内忧外患”的困境提供了可能;区块链则优化了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解决了数据驱动下核心素养评价的“后顾之忧”。大数据与区块链的耦合为核心素养的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推动了教育评价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钟苇笛.数据驱动的核心素养评价:本源、困境与破局[J].中国电化教育, 2022, No.431(12): 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