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数字化赋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时代指向与提升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数字时代的学校治理呼唤校长工作的变革与转型。为应对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指向,即智慧教育赋能铸魂育人,融合育人构建高水平的在线教学,协同育人构建高效率的家校社共同体。然而,当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面临信息化领导力意识不明晰、信息化管理设计能力发展不均衡、校长信息化素养尚不能支撑数字化教育治理要求等诸多现实困境。以下从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视角出发,提出提升校长自身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明晰以全面育人为理念的信息化领导力规划目标,提升以智能技术支撑的家校社协同信息化教育治理能力。
数字化赋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时代指向
01 智慧教育赋能铸魂育人
- 信息技术赋能的智慧教育是社会治理内容的延伸,智慧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新型教育形态,对于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 校长应成为智慧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发展智慧教育是培养智慧教师,打造智慧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作为学校治理中的关键能力,校长需要超越技术的工具理性及传统认知结构和经验习性的束缚,从对技术的浅表性认知、被动接受技术的依附者转向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寻求融合创新的能动主体来实现育人的主体性价值。
- 校长需要以育人为“灵魂”,在教学资源的提供、教学环境的支持、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教育管理的重塑和教学评价的创新等方面提供专业性的教育服务。
02 融合育人构建高水平的在线教学
- 校长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人物,对在线教学的规划与管理应是一个逐渐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即技术接受—理念探索—分析资源—理解学习—理念提升—技术整合—成效评价的过程。
- 在线教育常态化呼唤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发挥对建构高质量在线教育服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校长要对“技术”与“育人”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有正确的认识。
- 新时代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要加强数字技术在教育管理与应用中的人文关怀,强化技术应用伦理规范。
03 协同育人构建高效率的家校社共同体
- 发挥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格局,是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智能时代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路径。
- “双减”背景下构建智能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营造全面育人的教育环境,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挥组织与合作能力的重心。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01 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意识不明晰
1.校长对“工具化”的过度追求遮蔽了育人功能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校长信息技术应用伦理意识薄弱,导致教育缺失生命意蕴、师生主体性被边缘化,阻碍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目标。
2.校长对信息技术服务范围的认知局限,阻碍了“技术促进人发展”的全面实现
如果校长因为教育技术实践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了对新技术的误用甚至是抵触,或者由于个人认知缺失曲解信息化教育理念,但这种伪多元性却有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因无法分享信息化教育的成果而沦为牺牲者。
3.支撑性学习资源功能发挥不完善,导致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意识淡漠,不能充分展示其作用
随着新一代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校长过去的知识经验和决策惯习将会成为一种束缚,最终影响学校信息化愿景的实现。
02 校长的信息化管理设计能力发展不均衡
1.校长的信息化规划缺乏主动性
校长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制定方案,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缺失现象明显。学校制定的评价指标中很少纳入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在学校教研及赛课中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采取激励制度的校长较少,建立学校信息化团队的校长更是寥寥无几。
2.校长的信息化规划缺乏人本性
片面的信息化规划能力容易造成技术设施、数字资源与育人的割裂,导致信息技术实际育人的功效始终停留在媒介技术的表象,进而使育人成为缺失生命关怀的存在。
3.校长的信息化规划缺乏适应性
以“城市本位”开发的教学资源难 以适应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场域的教育资源晦涩难懂,使得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进而导致师生认知上的“水土不服”,适用性和灵活性较差。
03 校长信息素养尚不能支撑数字化教育治理要求
1.校长以数据为支撑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学校治理能力薄弱
2.校长对数字化平台、资源的选择与创新应用能力薄弱
3.校长整合校内外信息化资源,提高育人成效发挥不充分
数字化赋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01 提升校长自身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 树立科学合理的技术价值观
- 培养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方法
- 建立校长信息化培训服务平台
02 明晰以全面育人为理念的信息化领导力规划目标
- 校长信息化规划应由技术驱动转向育人驱动
- 把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作为构建智慧校园的试金石
- 以技术赋能为学校管理精准画像
03 提升智能技术支撑的家校社协同信息化教育治理能力
- 拓展师生优质教学资源服务领域
- 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广度与深度
- 发挥信息化治理能力的辐射作用
- 提供政策、资金、资源及人员方面的支持
本文在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已成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的背景下,探索新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分析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的时代指向及其面临的困境,解决如何使中小学校长积极转变角色,调整技术、育人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从管理本位的信息化领导模式向以服务为本的信息化治理模式转型的问题,以期为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曲娇娇,高春梅.数字化赋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时代指向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2,No.431(12):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