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一体化建构:挑战、原则与路径

数字素养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是信息素养在当前阶段的典型体现。因应数字时代教育变革浪潮,必须从系统化视角对数字素养培育体系进行整体性建构,促进不同教育阶段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有效衔接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良好过渡。本文拟从数字素养培育的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出发,结合当前数字素养培育面临的多重挑战,对数字素养培育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与实现路径进行具体探析,力图为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提供实践方向。

学生数字素养培育面临多重挑战

       数字素养培育意义重大,然而当前我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还存在重视度不够、系统化不足、滞后性突出等问题。这集中体现在:一方面,数字素养培育具有整体化、衔接化、长程化的迫切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数字素养培育在现实中又面临着边缘化、碎片化、滞后化等多重挑战,严重制约了数字素养培育效果的提升。

(一)重视度不够:数字素养培育长期处于边缘状态

  • 数字素养培育长期处于教师少、课时少、经费少的“三少”状态

  • 不同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数字素养培育缺乏基础依据

(二)系统化不足:数字素养培育的碎片化问题与风险

  • 学科之间协同不够

  • 学段之间衔接不够

  • 主体之间配合不够

(三)滞后性突出:数字素养的培育意识、方式和内容亟待更新

  • 培育意识滞后

  • 培育方式滞后

  • 培育内容滞后

数字素养培育需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导向:协同发展与自主发展相结合

       基于群体凝聚力、驱动力或压力等的相互作用与转化机制,建立数字素养“学习共同体”,开展以课程为基础、以协作为核心的数字素养教学活动,在数字素养协同发展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通过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讨论式、项目式的协作学习,塑造和发展学生主体性。

       在推进个体数字素养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也要注重个体自主发展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我们要创建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发展的学习文化与环境,鼓励学习者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定目标、自定步调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采用电子档案袋等技术工具支撑表现性、发展性的数字素养评价方式,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其数字素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引导学习者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实现自主发展。

(二)多元化导向: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来看,数字素养培育必须以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均衡发展为基本原则,让每个人都具备数字化生存和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从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发展方式来看,数字素养的每项指标与相关 指标密切关联、共同发展,各指标在数字素养培育实践中通过融合互补、借力发展,实现数字素养的整体生成。

       推动学生数字素养高质量特色发展,是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从学校层面来看,不同学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面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打造一批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让学生在数字素养特色发展上拥有更多选择。从个体层面来看,不同学习者要结合自身发展兴趣和特长,培养自身数字素养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实现错位发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字素养图谱。

(三)内涵式导向: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一方面,要强调社会价值,以数字素养培育助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大批创新人才。将数字素养培育的社会公共价值贯穿于各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字社会责任感,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

       另一方面,也要倡导个人价值,以数字素养培育促进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良好的数字素养不仅能有效支持学习者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还能帮助学习者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开展自我导向式学习,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

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一体化建构路径

       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建构应以一体化的数字素养目标体系为统领,以分层分类、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为核心内容,以开放协同的数字素养培育生态为主要依托,以科学多元、精准高效的评价体系为保障,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一)强化目标导向,建立完整的数字素养培育目标体系

  • 强化数字素养培育之总体性、阶段性和定向性目标的一体化设计

  • 强化数字素养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

(二)突出课程育人,构建全面的数字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 开齐开好中小学信息技术(科技)课程

  • 注重跨学科课程融合

  • 建立弹性的课程周期制度与科学的课程建设机制

(三)推进协同育人,形成开放的数字素养培育生态

  • 突出全员育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等协同参与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

  • 坚持全程育人,构建小学、中学、大学等全线贯通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

  • 推动全科育人,构建科学、人文、技术等学科融合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

(四)坚持评价引领,建立多元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

  • 评价理念:要坚持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 价,从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 评价模式:要坚持统一标准与差异发展相 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 评价工具:要促进数字素养评价从封闭向 开放、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

       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一体化构建不仅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全面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建设数字中国、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视,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数字素养发展框架,优化数字素养培育目标和课程体系,创新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并鼓励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数字素养培育,构建开放协同的数字素养培育新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砥,朱莎,王美倩.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一体化建构:挑战、原则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07):43-49+63.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