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方略
当前,全球新―轮的数字化革命正快速和深刻地重塑教育系统格局,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愈加明显。教育数字化转型符合时代变革下教育变革发展的需求,在工业4.0社会跃迁的压力下,第四代教育范式也正在兴起。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现出一种需求驱动的数字化教育范式跃迁趋向。以下将具体介绍由概念内涵、机理逻辑、实践方略所构成的整合性理论框架,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什么、如何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以及如何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
- 在概念内涵层面,表现为对“本质”与“体验”的追问,回答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什么的问题。
- 首先,教育具有“使人成为人”和“职业选择”两个功能;其次,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数字维度跃迁,是一种数字格式的形式;最后,转型是技术赋能的创变过程,包括创新和变革的价值取向。
- 教育数字化转型根植于教育本质,拥有数字化层面和转型层面的价值,以教育系统作为转型对象,关注教育创新和变革。
-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生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其价值取向是建立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文化发生创变,使教育系统具有更强的运行活力与更高的服务价值。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理逻辑
- 在机理逻辑层面,表现为“对现实有怎样了解”的探索,回答如何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方式的问题。
-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和文化、国家政策、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等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第一,技术颠覆带来了一个“数字达尔文主义”时期,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持续数字化战略实现的一种生存模式进化,包括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自然进化、主动适应变化以求生存的人为进化。第二,数字技术在支持学习环境建设和创新教学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进一步催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和高效。第三,面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教育系统必须要习惯并善于应用数字技术,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韧性。第四,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嵌入到教育系统中,它们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技术逻辑关联着教育系统的运行与发展,触发教育数字化转型。第五,智慧社会或将很快到来,智慧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将引领未来教育创新和变革,作为实践的起点和导向指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方略
- 在实践方略层面,表现为对“具体应用方法”的探索,回答如何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 方法和理论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教育数字化转型需以“问题驱动+理念引领”“系统进化+创新突破”“价值评估+迭代优化”这三个原则作为指导,进行具体的实践应用和方略选择。
- 在具体应用方面,还需要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力、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测评、使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敏捷法,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稳健推进、高质量落地。
- 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环境条件可能产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法或模式。对此,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方略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
教育系统之复杂性甚于世上任何其它种类的系统,因为其输入条件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其输出影响具有广泛性与长远性。虽然国内外已有很多其它行业系统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范例,我们在谋划教育数字化转型时可以学习参考这些范例,但绝然无法照搬其经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确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若干基本策略:第一,本着“价值成长”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我们要首先确定教育数字转型的价值框架;第二,将自顶而下的规划框架与自底向上的创新实践相结合;第三,围绕数字技术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与应用实践,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快速迭代,积极推进,坚持不懈,必有所成。
参考文献
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方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