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分会场成功举办

       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于2023年2月11-12日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行动”,旨在展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为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开幕致辞、主旨报告、分论坛分享的形式展开。

       本次大会在多地设立分会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分会场设立于华东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801会议室,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组织,专委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郑骏教授,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李锋教授,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胡艺龄副教授、冯翔副研究员出席会议。专委会成员代表普陀区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副主任王世达老师,上海市计算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时敏老师,嘉兴市信息科技教研员徐辉球老师,浦东丰华中学赵佳磊老师,华东师范大学薛耀峰副研究员,高丹丹副教授,江波副教授,周宏工程师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师生在线上同步观看直播。

        上午场的会议包括开幕式和主旨报告两项议程。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主持。北京市领导和北京师范大学领导发表致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发表了重要讲话。

开幕式

       怀部长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认识现代化人才支撑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社会环境与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教育发展与改革正面临转型和发展的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均衡、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与结构布局、教育质量与治理能力仍有新的问题与挑战。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口结构化变化,促进区域基础教育结构与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好各方面政策和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要深化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能够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育、遴选、推广优秀教育模式和教学案例,守正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新时代基础教育。

主旨报告

       上午场的主旨报告由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主持。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党委书记葛军老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民选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罗滨校长,中国科学院郑泉水院士分别在大会上进行了主旨报告分享。

01

       葛军老师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旨报告,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介绍了学校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通过开展(1)菁英文化行动,改观学子精神状态;(2)全员阅读行动,改善校园文化氛围;(3)创意学习共同体行动,改革学习环境与内容;(4)高品质研学行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5)思维化课堂行动,改进教学方式和品质。立足国标课程进行校本化课程开发,充分激活学生潜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融合学习者与时代领跑者。

02

       张民选主任的《研究国际趋势 推进评价改革 牵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结合国际趋势与上海实践,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指出,(1)基础教育评价正从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转向同时关注对地方政府的评价;(2)教师评价正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向“为教师的评价”和“教师自己的评价”;(3)学生评价正从“基础知识测评”转向“基础知识”与“核心素养”并举的测评。当前,教学评价仍是教育及评价的核心任务,教学水平尚需提高,教学评价需要向多维转变,信息技术(ICT、Digital、Al)的运用正成为教育变革和教育评价的新杠杆。

03

        罗滨校长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主旨报告,重点关注教研师训转型。以北京海淀区为例,提出了按需师训,构建“5+M+N”学科教研课程体系,完善教师成长和培训指标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04

       郑泉水院士的《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主旨报告,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进行了衔接,为拔尖创新学生选拔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与案例经验。

       本次会议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主旨报告、校长星空、大会主题发言、中国好课堂、中国好教研、分微论坛等,汇聚170余位教育名家大咖,分享研讨百余个基础教育热点话题。本次会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分会场线上线下参与热情高昂,互动氛围浓烈,在一片热烈掌声中结束,取得了圆满成功。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