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知识本位下教学范式的局限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源性力量,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超越性、人本性与转基因为学习范式的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导致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范式的必然转向。鉴于教育改革历程中知识与技能之争影响深远,该研究从认识论立场出发,辨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知识奠基的技能层次理解,进而明确技能本位学习范式之定位,即以技能学习为主线带动知识学习与态度价值塑造,以促进个体核心素养发展;从方法论视角勾勒技能本位学习范式的实践进路,即通过构建终生学习生态、研制技能组谱、设计个性化体验学习活动、打造开放学习空间、建立技能微认证体系等促进个体技能养成,以期回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认识论革命与范式创新。

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要求

01

知识本位认识论倾向的形成

  • 教育源自于社会生产需求。
  • 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形成肇自近代社会的开端,机器大生产时期对大批胜任工厂工作的劳动者的需求,催生了大规模、标准化、统一性的教育模式,促使现代教育体系得以建立。

02

知识本位下教学范式的局限

  • 第一,教师主体性的彰显容易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 第二,“脱境式”的学习方式导致知识难以转为技能。

  • 第三,简单将高分等同于高成就水平并引起学业负担加重。

03

技能本位学习范式的必然

1.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超越性要求培养技能型人才

  • 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部分,需要依照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塑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人才。

  • 另一方面,教育不仅决定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应发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引领性与超越性,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人的转型,通过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思维技能和实践性技能的人才引领社会转型,为构建技能型社会筑牢人才培养的根基。

2.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人本性呼唤技能本位的学习

       教育数字化转型就是通过技能本位的学习发挥人的“认识—实践”主体性,实现人的转型,并通过引导个体自觉发挥技能变革社会活动,进而促进社会转型。

3.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转基因强调人的技能养成

  • 第一,“学为中心、适性发展”基因要求发展思维技能。

  • 第二,“需求驱动、开放创新”基因注重发展创造技能。

  • 第三,“人机协同、技术赋能”基因强调人机协同技能。

图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因”与核心技能的关系

技能本位学习的认识论探讨:实现知识本位的再升华

01

思想争鸣:知识与技能的认识论之辩

  • 一种观点用技能作为工具分析知识,以索萨为代表的部分德性认识论者将知识视为凭借个人技能而获得成功的适切的表现,在这种理解下,知识被视为表现的某种实例,技能的发挥导致成功的表现即为知识。
  • 第二种观点认为,技能可用知识定义(知识先于技能),本森等人认为,技能必须或部分地建立在命题态度的基础上,即技能需要一些智力活动的参与,而智力又涉及知识,这些知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体熟练技能的行动。

02

关系解析:知识奠基的技能层次理解

1.技能形成的层次图谱分析

       技能作为一种倾向,一方面体现在知识状态中,一方面体现在受上述知识状态引导的行动中,依赖于场景又回归场景。

图2 知识奠基的技能层次图图谱

2.知识之于技能的奠基作用

       技能的形成也需要发挥知识的奠基价值, 尽管知识获得需要个体通过简单动作技能与外部场景联结,但是必须先以概念性知识的形成为基础 (获得初始概念),才能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技能,因此,知识是激活某个产生式系统的必要条件。

技能本位学习范式的定位:服务于学生终生学习需要

      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要求,本研究针对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01

内在价值: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强调以学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目的不再局限于掌握知识,还重视引导学生选择与其成长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与路径。
  • 此外,提倡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也绝非核心素养的倒退,而是通过技能培养促进综合能力或核心素养(此语境下“核心素养”英译对应于competencies而非literacy)的发展。

图3 技能学习为主线的带动作用

02

关键切入:发挥核心技能的牵引作用

  • 发展人机协同技能,在学AI中培养智慧决策者。

  • 发展关键思维技能,在用AI中培养智慧学习者。

  • 发展创造创变技能,在创AI中培养智能创造者。

图4 三种核心技能之间的关系

推进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构建终生学习的生态体系

01

创设具有终生学习特色的开放教育生态

    创设体现终生学习特色的教育生态,需要以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为导向,关注人、空间以及两者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动态开放关系。

图5 技能本位的终生学习生态

02

研制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能组谱

       研制技能组谱是技能本位学习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有关职业发展途径以及工作/职位角色所需的技能的关键信息,帮助个体了解就业前景与新兴的工作和技能需求,建立技能共识,针对学习、培训、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做出明智决策,根据技能和职业需求提供合适的课程并动态更新。

03

设计“技能组—时间线”的体验学习活动

       不同于知识本位教学更关注认知目标达成,技能本位学习在关注内容授递的基础上,重视引导个体在“他主—自主”的学习中体验与实践,逐步实现从授导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过渡,为个体提供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引导他们共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准备。

图6 技能本位的学习活动

04

打造技能优先发展的开放式学习空间

  • 一方面,对于难以亲身体验的工作场景、难以观察的自然现象以及风险性较高的实验场景,可借助 5G与VR/AR 技术高清呈现真实世界中的特定对象,增强呈现肉眼难见的抽象内容,实时呈现远端工作场景中的操作过程,支持个体在拟真场景中获得沉浸式体验,通过远程操作练习、交互完成任务等方式掌握技能。

  • 另一方面 借助智能系统跟踪并管理个体技能学习过程,将技能需求、课程期望与未来应用相匹配,支持个体创建学习计划,允许个体按需做出学习决策。

05

创设具有终生学习特色的开放教育生态

  • 一是寻求行业合作组建多元化共同体,需要与教育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机构等联合设计微认证体系,确保认证体系与数字化转型技能组谱、行业需求相一致,在统一微认证清单、指定授予学分的条件、评估个体技能表现、微认证的效力等方面达成共识。

  • 二是设计支持个体技能选择的资源库, 为个体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短期的、基于技能的微认证项目, 允许他们按需自定义学习路径。

  • 三是记录反映个体技能表现的证据链,不仅可以根据微认证要求引导个体提交展示技能的多种表现性证据,也可以借助技能仪表盘跟踪与管理个体当前的技能等级与需求,显示还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所要花费的时间等。

  • 四是验证个体实践技能并提供微证书,认证机构审核来自个体多元化、过程性证据,依据微认证标准对其进行考核,通过审核后将提供便携式微凭证,按需将其与学分体系进行相互转换。

图7 技能标签系统的可视化仪表盘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生存之道。发展技能学习,既是职教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应然使命,亦是普教体系培养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学习型与技能型社会的关键所在。推进技能本位学习范式,需要从认识论、教学论、测评法诸层次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本研究试图抛砖引玉,以求更多教育共同体致力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论思考与方法论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数字化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赵晓伟,沈书生.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论新见解[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2):36-46.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